查看原文
其他

拆解古偶技术升级:仿真打光和现实滤镜如何营造氛围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河豚影视档案 Author 阿Po

作者|阿Po


时值年末,网友发起的电视剧一年回顾里,#2022氛围感最好的国产剧cp# 话题率先跑出。

今年有美味CP的热剧并不少见,《梦华录》《星汉灿烂》《苍兰诀》的暑期档“三爆爆”就让一些观众嗑生嗑死,近期热播的《点燃我,照亮你》也成为今年最新“现言之光”。

何为“氛围感CP”?一说是CP自带故事氛围感,二说是氛围感拍摄烘托CP故事。无论哪一种,不难看出“氛围感”是一种很新的对偶像剧的褒奖之词,朦胧感、光影美感、调色舒适感皆包含其中。

更不乏《念念无明》《虚颜》《一闪一闪亮星星》《见面吧就现在》等“小而美”的微短剧、分账剧也都因为做出了这种高级的氛围感而出圈。这应该是在降本增效大环境下,伴随着观众审美的又一次迭代,偶像剧被迫实现的一种自我升级。

偶像剧1.0时代看狗血小言剧,偶像剧2.0时代看360度转圈圈的人工糖精剧,当下的偶像剧3.0时代贡献了更多的“去糖”剧,尤其在古装偶像剧中,用氛围感包装更真实的“甜”。

娱乐资本论此番带着对“氛围感”的好奇和探究,在与行业者对话的过程逐渐感受到,在“去糖”氛围感的背后,或许是影视行业技术升级带动的视听升级,也是偶像剧在追求落地感和观众共情的过程中跨出的重要一步。

从大平光到仿真光,国产偶像剧的个性化写实路

今年的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进化到诞生了一些口碑不错的作品,比如无糖文化前后推出了两部豆瓣7分且打分人数超过3万的小甜剧《念念无明》与《虚颜》。

前者率先凭借第二集男女主角定情的#古装撑伞氛围感#动图出圈:

动图展示的这段画面为何会被成为有氛围感?

从视觉所见的拍摄技法上来说,这段集电影感调色、升格慢镜头、写实向打光于一体,都是国产影视市场近两年最热衷的风格趋势。

从故事角度来说,这段剧情讲述一段“女追男”的爱情结果,女主追求男主,男主碍于身份原因逃避已久,最终不忍女主久雪中,现身相见,女主撑起伞后见到心爱男子站在眼前,二人感情柳暗花明。他逃她追的极致拉扯和诗意的片段故事感,同样也是近两年感情戏中大受欢迎的桥段。

10min×18集的“小甜剧”都能拍出如此舒服的氛围感,网友直呼比很多长剧集都“高级”,而该剧导演曾庆杰其实最早是拍偏少年向的现代背景漫感网剧出身,后来经历了男频剧式微“转行”拍古装甜宠剧,如今转战微短剧却频频出圈。

曾庆杰向娱乐资本论“揭秘”,之所以观众视觉上感受到了和以往古偶不太一样的“氛围感”,灯光在美术场景之间的加分效果功不可没:曾经何时流行的“大平光”,在近年的国产剧中开始被摒弃,写实光再度崛起。

用出圈撑伞图的场景为例,这场室外夜戏的主要光源来自于灯笼,人站在灯笼边,灯笼的光源则照在人脸的一侧,人物面部两边的明暗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反差,这是一种符合生活常识的非常真实的光效,在观众看来会因为熟悉而心生亲近。

过往普通的偶像剧通常是以简单的大平光直打面部,面部受光均匀白亮,但明显缺乏真实感。以另一部剧小甜剧《亲爱的药王大人》中同样的灯会场景为例,灯会场景不仅布置了相当多白光灯笼,不符合古代灯笼光的颜色,面光过于直接没有阴影,画面很平,也缺乏真实感。

在曾庆杰的印象中,国产剧早期拍摄的灯光是基本遵循真实的状态,以经典的《上错花轿嫁对郎》为例,室内的夜戏,人物在烛火边,面部光的亮部与暗部是自烛光来源呈现自然分界,在远离烛火蹲下并且面部向下时,因不受光而呈现自然的暗面。

但在跨过2000年之后,基于港台导演(尤其是香港导演)的集体北上,古装剧拍摄方式有了变化。曾庆杰介绍,港台导演碍于港台场景的受限,长期拍摄棚内戏,打光方式是近乎舞台形式,灯光从四面打向演员,形成了类似无影灯的通亮效果。

这种新鲜的打光方式被当时的观众认为是“时尚感”的代名词,并且被大部分港台导演沿用至今长达20年之久,而其效果可以从很多“大古偶”和“仙侠剧”中看到。

比如2017年的爆剧《楚乔传》出自香港导演吴锦源之手,在室外夜戏的拍摄中,人物面对火堆,全景时尚可见人物面部被火光映照,但在面部特写时不仅看不见火光的暖色,也没有火光跳跃映照的闪烁光,面部光线白净均匀,可以把演员拍得好看,但对观感来说失真。

香港导演李慧珠的《锦绣未央》,室内夜戏中,烛火灯笼几乎为摆设,人物面部是受光均匀不带暖色的白皙。

出自香港导演陈家霖、郑伟文之手的《陈情令》,室外夜戏人物坐于屋顶的戏份中,月亮高挂,全景可见月光从人物背后照出,但特写时依旧可以看见背对月亮的面部光均衡通亮几乎无暗部阴影,同样是好看但失真的做法。

2015年到2018年的爆款仙侠剧《青云志》《香蜜沉沉烬如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皆出自香港导演朱锐斌、林玉芬等人之手,仙侠剧一来大部分在棚内绿幕拍摄、二来以仙界为背景,更成为了大平光的舒适区,无论人物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人脸光都是透亮均匀的,甚至一不小心就有过曝的危险。

近两年,影视剧在精品化进入新阶段的过程中,在内地新一代80后年轻导演崭露头角的同时,受到现实题材与强类型悬疑题材等短剧集注重视听细节的审美影响,古偶、现言等泛偶像剧题材在视听风格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逐渐开始回归对真实感的追求,希望从画面的真实可以带动观众进一步入戏。

在今年的古装剧爆款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不再同质化的影像风格调性。

比如现实题材出身的杨阳导演,将《梦华录》视为宋朝女子的北漂故事,所以在视听方面也追求现实题材质感,室内的夜戏,仅部分光源来自破屋顶漏下的月光时,人物面部明暗则遵照光源实际的分布做出差别,甚至被称为有了电影感和高级感。

跟随管虎导演成长、因《鬼吹灯》系列短剧集知名的80后导演费振翔,首度尝试古装《星汉灿烂》,将电影拍摄手法沿用其中,对言情部分的氛围感塑造也有不俗的表现。剧中男女主携手城墙上,打光方式则模仿月光,轻柔地照在人物身上,既不会造成聚光灯的强烈舞台感,又能与周围暗部环境形成对比,氛围感真实且不突兀,更不会因为长期高亮而使眼睛不适。

就好像每一种流行都是一种复古行为,从写实打光到大平光,再回归模拟写实打光,观众的审美似乎也都是在不停轮转往复,或许写实能把偶像剧中的悬浮感再往回拉一拉,让偶像剧也在某些方面“落地”一会儿吧。

低饱和调色助攻“高级感”,但莫兰迪色矫枉过正?

在打光随着现实亮度渐渐有明暗之外,配色、调色与滤镜的变化也经历着不同阶段变化。

以色卡展示,曾几何时,国产古装剧的配色是这样、这样和这样的……

电视剧《宫锁心玉》

电视剧《乾隆秘史》


色系之混杂、撞色之凶猛、饱和度之高,可谓是五彩缤纷……想必现在的电视剧里如果还会同框出现这么多死亡芭比粉和红配绿赛狗屁的效果,网友一定连夜吐槽到这部剧上热搜。

当然,曾经的撞色画面时代,液晶屏尚未广泛普及,屏幕介质对色彩有一定耗损,也是原因之一。

而2018年一部《延禧攻略》,忽然让“莫兰迪色”火遍全国,低饱和以及做旧感的调色成了“高级感”的代名词。往后于正执意在自己公司的每一部作品里贯彻这种莫兰迪色,直到去年《骊歌行》播出,观众终于不干了,纷纷吐槽“阴间调色”。

为何风向调转这么快?原因很简单,还是以色卡展示:

电视剧《延禧攻略》

电视剧《骊歌行》


连着色卡一起看可以发现,整个色系灰灰土土过于暗沉,或许可以在拯救观众于高饱和撞色的摧残,但长期看下来,眼睛也会处于色调单一的不适,难免令人觉得长此以往执着这种“质感”也是一种矫枉过正。

还有一大原因,则是欢娱出品这一系列电视剧所用的莫兰迪色滤镜,是后期调色添加,也就是人工降对比度后加黄,但如今真正在画面、色调、影像风格方面可以做到“质感”的,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就要通过灯光、美术、场景和服化道做好色调的统一和前期简单校色,后期一定是锦上添花的环节,而非挽救的环节。

作为去年网友一致喜欢的氛围感古偶剧《周生如故》的后期公司,丰声乐动CEO任珺表示每一次的调色,会在拍摄之前的导演筹备期就沟通好,双方达成统一的意见,拍摄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后期也会派人驻组一段时间,拍摄素材进行同步校色,以便随时调整拍摄和后期方案。

在任珺看来,这种偏黄或者低饱和的色调并没有特别的名词形容,他们一般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做调整,比如作为姐妹篇的《周生如故》和《一生一世》,调色方面的饱和度并不高,不过《周生如故》因为是一个极致虐心的故事,所以从拍摄打光到后期调色都会稍微冷一些,但又有可以调动感情的柔和颜色;《一生一世》作为有着Happy Ending的现代篇,则打光到后期调色都会融入暖黄色调,烘托得更为温馨。

上图《周生如故》偏冷调;下图《一生一世》偏暖调


对于两部不同内容作品的调性定位,曾庆杰也有相似的观点,《念念无明》因为带有轻喜色彩,所以画面也会相对明亮,服化道的色泽也会更鲜艳一些;而《虚颜》本身的故事中,男女主角对对方带着欺骗,也有朝堂阴谋,所以整体色调和颜色,都会相对暗沉,包括打光方面的明暗对比也会更多。

上图《念念无明》暖调;下图《虚颜》冷调


任珺笑言,如今技术发展带动电视剧拍摄制作的器材精细度也大大提升,近年来形容影视剧的所谓“电影感”,有不小的原因是来自于电视剧拍摄设备在向电影设备靠拢,虽然从平均每分钟的拍摄时长来说依然难以像电影一样精细,不过电视剧的拍摄周期也在不断延长。所以,既然有条件可以从拍摄环节就做得更好,自然是每个环节都通力合作,效果会更佳。

打光回归、调色统一后,还有什么在助攻古偶新审美?

从灯光和调色来看,偶像剧的审美的确正在回顾一种偏写实的方向回归,而除此之外,在曾经的偶像剧里,升格慢动作、八机位吻戏等,都是“人工糖精”的“帮凶”。

当然,在如今被观众爱好的氛围感剧中,已经鲜少出现,或者这些技巧都回归了自己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曾庆杰直言自己曾在甜宠剧里拍摄过空中慢动作吻戏,如今想来也是觉得幼稚,单纯的炫技也并不会增加甜度,甚至还可能会增加人工糖精的油腻度。

升格的用法更多地是去拉长时空,让观众看清很多快速动作中间的细节,一是用来增加画面张力,二是用来增加戏剧情节张力。

比如《虚颜》中,容颜对调的两名女子在雪夜街头的擦肩,伞与伞的碰撞,看见雪花弹起,增加了二人之间的宿命感。

通常一些自然事物的空镜在做升格处理时可以凸显细节的张力,雪花、水滴、树叶、花瓣等落下的过程是最能由小见大,又能增加氛围感的。比如曹盾导演的《海上牧云记》中有几幕落叶相关的空镜,无论在画面构、色调还是升格用法上,氛围感至今都是影视剧空镜中无出其右的,长期被网络二创剪刀手们用于创作中。

另外,影视拍摄技术对氛围感另一大助力,当属拍摄画幅的变化。在RED系列机器普遍应用于电视剧拍摄后,不仅对光的要求更高了,在画幅和调色处理上也有了很大提升。

从早年电视机的4:3画幅,进化到宽屏阶段的16:9画幅,如今在视频网站上,2.39:1的变形宽银幕画幅也常见起来,这一点或许部分观众仍未察觉。

所谓的变形宽银幕画幅,就是画面宽度比16:9宽屏更宽的画幅,整个画面可容纳的信息会更多,也更利于构图,《梦华录》与《星汉灿烂》正是用了变形宽银幕画幅拍摄,至于究竟画面信息多了多少?可以用一组对比图展示。

每组展示图,自上而下的画幅分别为4:3标准屏幕、16:9宽屏、2.39:1变形宽银幕。

《星汉灿烂》画幅展示


从此图片展示中不难看出,画幅越宽,一幅画面内可以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可以越多,甚至可以在一幅画面内展示两块不同的人物状态,彼此之间还可以有勾连,且并不觉得拥挤。

将电影技法注入影视剧拍摄的费振翔,非常善于在款画幅内运用巧妙的构图,用诸多画面信息构建故事的氛围感,这也是《星汉灿烂》与一般古偶剧的不同之一。

《梦华录》画幅展示


《梦华录》的画幅展示,是对人物状态与环境的和谐共融,以环境衬托人物情绪,相辅相成。画幅过窄则对环境的展示极为有限,对人物的心境衬托也会不足。

《周生如故》画幅展示


此画幅展示旨在看清宽画幅在构图中可运用的留白空间会更多,对渲染气氛和传递人物情绪更为有效。

事实上,这也正是早年35mm宽电影胶片拍摄成像后的画幅宽度,所以对于观众经常提及的“电影感”,也由此原因形成。

当然,无论拍摄器材多先进、拍摄技法多巧妙,都不能动摇剧本的重要地位,影视终究仍是在为内容服务,一切都是根据文本定制。为什么一些高分剧里通常有不少出圈“名场面”?曾庆杰表示,之所以能成名场面,其实在看见文本的那一刻就已经能感知到。

所以,“氛围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影视创作者应该趁着技术发展的东风,更多地走在观众审美的前面,希望很快可以看见新的“XX感”出现,不断看见新的审美。


话题互动:

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氛围感”剧集吗?


推荐阅读

营销费从10亿到1000亿,互联网大厂仅用10年
点击观看
↓↓↓
关注娱乐资本论视频号,追料更及时
-
如需商务合作后台回复【商务】
如有转载需求后台回复【转载】
更多文娱产业背后的经济逻辑,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